勋伯格的杰作:提醒人们科隆大屠杀的恐怖
2025 年 6 月 7 日,安德烈斯·奥罗斯科-埃斯特拉达将在科隆古尔策尼希指挥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

勋伯格的杰作:提醒人们科隆大屠杀的恐怖
科隆正在庆祝一场非常特别的音乐活动:阿诺德·勋伯格的情节剧“华沙的幸存者”将在安德烈斯·奥罗斯科-埃斯特拉达的指挥下与古尔策尼奇管弦乐团一起演出。该作品的首演已被认为是处理大屠杀的最有力的作品之一,深入人心并获得了显着的认可。大声 协奏曲 多米尼克·霍维茨 (Dominique Horwitz) 作为演讲者为这部历史性作品伴奏。
1947 年创作的《华沙幸存者》讲述了华沙隔都的可怕场景以及许多犹太人遭受的残酷选择。在大约七分钟的时间里,勋伯格描述了导致谋杀的可怕情况。首映于 1948 年 11 月 4 日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路易吉·诺诺(Luigi Nono)表示:“这是一份艺术宣言,不仅讲述了大屠杀的恐怖,也为后代提出了警告。”他将这部作品描述为“我们时代的美学音乐宣言”。
作品的意义
当囚犯面对死亡时高喊犹太信条“Shema Yisrael”时,这部作品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大声 维基百科 该作品丰富了各种音乐和语言元素,反映了国家社会主义占领者对人民所施加的残酷行为。勋伯格最初是根据自己所经历的暴行的印象创作了这件作品,并将其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艺术身份中。
该作品的演员阵容不仅包括弦乐团,还包括男子合唱团和各种管乐团。令人兴奋的一点是,勋伯格将这部作品基于一个十二音行,并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叙述和最后的副歌。
勋伯格的作曲之路
阿诺德·勋伯格 1874 年出生于犹太维也纳,在利奥波德施塔特的东正教区长大。但他与犹太教的关系很复杂。他的成长受到维也纳流行音乐的强烈影响,而不一定受到宗教传统的影响。他的反犹太主义经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经历使他在后来的作品中更加关注自己的犹太根源。由于他本人就是这些残酷事件的孩子,这种对抗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变得更加重要。
1913 年,勋伯格皈依新教,但在 1933 年移居美国前不久又回归犹太教。事实证明,他的身份表达是他创造力的深刻源泉。因此,《华沙幸存者》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也是他关于失落和记忆的人生故事的令人震惊的见证。
安德烈斯·奥罗斯科-埃斯特拉达 (Andrés Orozco-Estrada) 将于下个赛季以古尔策尼奇乐团指挥 (Gürzenich Kapellmeister) 的身份来到科隆,他以其娱乐性的指导取得了无数成功。这次他将展示他的精湛技艺来诠释勋伯格复杂而激动人心的作品。
科隆人民欣赏这样一部历史作品,不仅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也提供了机会,让遗忘的提醒不仅在耳朵里,而且在心里。勋伯格的作品与历史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至今仍经常出现在学校课程中。